负面报道如何左右加密市场情绪?

话题来源: 为什么2015年比特币价格处于盘整期?

你有没有发现,每当加密货币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负面新闻总是如影随形?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不仅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更能让投资者们陷入集体恐慌。记得2022年5月LUNA崩盘的那段时间吗?几乎所有财经媒体的头条都在渲染”加密货币末日”,结果恐慌情绪真的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有意思的是,事后数据分析显示,部分媒体对事件严重性的夸大报道,客观上助推了市场的非理性抛售。这种”负面报道→市场恐慌→价格下跌→更多负面报道”的恶性循环,几乎成了加密市场的独特现象。

媒体报道的”放大镜效应”

华尔街有个老笑话:当《纽约时报》开始头版报道某个投资标的时,通常就是这个标的见顶的时候。这话放在加密市场可能还真有几分道理。媒体对负面事件的过度聚焦会形成一种”选择性知觉”——我们的大脑总是更容易记住那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剑桥大学替代金融中心的研究显示,2018年熊市期间,75%的主流媒体加密报道都集中在黑客攻击、诈骗和监管打压等负面话题上,而同一时期的TPS技术创新、机构入场等积极进展却鲜少被提及。

当FUD遇上算法推荐

说真的,现在的社交平台算法简直就是FUD(恐惧、不确定、怀疑)的最佳发酵池。你知道吗?The TIE公司的数据分析表明,负面推文的传播速度是正面推文的2-3倍。还记得去年某家交易所爆出流动性问题时,我眼睁睁看着推特上的一个小道消息在48小时内演变成一场全行业的信任危机。更讽刺的是,后续证明那条原始推文的爆料人连基本的会计知识都搞错了,但伤害已经造成——当日BTC价格下跌了12%,市值蒸发近200亿美元。

不过话说回来,媒体负面报道也不全是坏事。2021年《经济学人》那篇质疑DeFi协议安全性的深度报道,就促使整个行业开始认真对待智能合约审计。有时候恐惧也是一种健康的市场调节机制,关键是如何在恐慌性报道和专业分析之间找到平衡点。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要谨慎,本站内容不作投资建议!

2 条评论

  • 午后的小憩
    午后的小憩 游客

    每次看到这些负面新闻都觉得心惊胆战的,但又忍不住点开看 🤯

    上海徐汇区
    回复
  • 话痨小能手
    话痨小能手 游客

    最可笑的就是去年那个会计都不会算的推文,居然引发这么大风波

    江苏南京市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