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开始评估代币经济模型时,我也经常会有图中那位男士一样的困惑表情。Web3世界的经济模型设计五花八门,有时候看得人头都大了。但仔细琢磨后发现,判断一个代币是否靠谱,还真得从它的”经济密码”开始破解——比如最近火爆的Friend tech的积分模式就很有意思,把社交价值和代币经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代币是通胀还是通缩?这是个问题
我记得去年研究Axie Infinity时就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他们家的SLP代币因为产出远大于消耗,导致价格一路下跌。这就是典型的经济模型失衡案例!评估一个代币,首先要看它的发行机制——是固定总量还是动态调整?通胀率是多少?有没有销毁机制?像BNB每个季度都销毁,这种设计明显更有助于价值支撑。
代币到底有什么用?
有些项目特别逗,白皮书写得天花乱坠,仔细一看代币就是个”过路费”的角色。真正的好项目,代币一定是有实实在在的用例的。比如说MakerDAO的MKR,持有者要参与系统治理,还要作为最后担保人;又比如UNI虽然现在功能不多,但uniswap协议升级后,代币价值捕获能力可能就会显现出来。
最近看了一个数据很有意思:市值前50的加密货币中,有超过60%的代币都存在价值捕获不明确的问题。这提醒我们,在看项目白皮书时一定要带着”这个代币凭什么值钱”的问题去思考。
质押挖矿还是真实需求?
LUNA崩盘事件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经济模型课。一个靠质押收益吸引来的”伪需求”,终究会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样不堪一击。现在看到那些APY(年化收益率)高得离谱的项目,我都会下意识地打个问号——这些收益到底从哪里来?是不是在玩庞氏游戏?
说实话,评估经济模型没有一劳永逸的标准答案。就像去菜市场买菜,既要看菜品新鲜度(代币效用),也要留意摊主口碑(团队背景),更要观察市场环境(赛道前景)。最重要是保持独立思考,别被FOMO情绪牵着鼻子走。
朋友积分那个设计确实有点东西,社交+代币算是玩明白了 😊
通胀还是通缩得看机制,不能一棍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