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现在谁出门还带钱包啊?移动支付确实方便得让人上瘾,扫码、刷脸,分分钟搞定付款。但方便归方便,安全问题可不能掉以轻心。我身边就有朋友因为点了条不明链接,支付宝里的钱差点不翼而飞。移动支付安全这件事,说到底就是个博弈——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得时刻提防那些躲在暗处的风险。那么,到底该如何守住我们的“电子钱包”呢?
支付环境的安全隐患比想象中复杂
很多人觉得在商场连个公共Wi-Fi付个款没什么大不了,但事实可能比你想象的更棘手。去年就有媒体报道过,一些不法分子会搭建伪装的免费Wi-Fi热点,专门窃取用户的支付信息。更可怕的是,现在的诈骗手段越来越高明,连付款二维码都能被“调包”。所以啊,在任何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支付操作,我都建议大家尽量使用自己的移动数据流量,虽然会多花点流量费,但总比资金损失要划算得多。
支付应用本身的安全性更值得关注
你有没有仔细看过支付APP要求的权限列表?我发现有些应用甚至会要求读取通讯录和短信,这明显超出了支付功能的需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超过30%的金融类应用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问题。所以每次安装或更新支付应用时,我都会花几分钟时间仔细查看权限设置,把不必要的权限统统关掉。毕竟,我们的个人信息比支付密码还要值钱。
日常使用习惯决定安全系数
说来你可能不信,大部分支付安全问题都源于不良的使用习惯。比如很多人为了方便,把所有支付账户都设为自动登录,还使用同一个密码。一旦手机丢失,后果不堪设想。我个人的做法是,除了设置复杂的密码外,还会定期检查登录设备列表,把不常用的设备及时清除。另外,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虽然方便,但在人多的公共场所最好还是关掉比较稳妥。
说到底,移动支付安全不是靠某一个措施就能高枕无忧的,它需要我们从下载应用到日常使用的每个环节都保持警惕。毕竟,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的钱包已经变成了手机里的一串代码,保护好它,就是在保护我们的财产安全。
公共Wi-Fi真不能乱连,我同事就中招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