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那张困惑的Web3图片,我突然想到去年第一次听说NFT时的心情——就像面对一盘看不懂的棋局,既好奇又焦虑。新兴技术总是带着这种矛盾感扑面而来,它们像突然闯入派对的陌生人,穿着闪亮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外衣。我有个做财务的朋友,去年被元宇宙概念搞得失眠了好几天:“明明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像天书!”这种困惑感其实很普遍,毕竟我们的大脑还在用2G速度处理5G时代的信息流。
技术迭代的速度超过了认知更新
记得2007年iPhone刚出现时,很多人觉得触屏手机纯属噱头,现在呢?连菜市场大妈都在用二维码收款。但现在的技术进化周期缩短到了几个月,区块链、元宇宙、AIGC这些概念像走马灯似的轮番登场。牛津大学有项研究显示,普通人理解新技术平均需要接触7次以上,可现实是还没等我们消化完上一个概念,新浪潮又拍过来了。这种认知超载就像被迫连续参加不同语种的考试,难免会头晕眼花。
信息噪音与投机泡沫的干扰
去年元宇宙地产炒作最火的时候,我家楼下咖啡馆里人人都在谈虚拟土地,可仔细听听,连基础的空间计算原理都说不清楚。太多投机者把技术概念当成炒作的幌子,就像PI币那种案例——用看似前沿的区块链包装,本质还是击鼓传花的游戏。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表明,2023年全球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诈骗损失超过140亿美元,这些负面案例就像给新技术蒙上了雾霾,让人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创新,哪些是皇帝的新衣。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困惑未必是坏事。就像互联网早期也被当作“虚拟世界的玩具”,现在却成了水电煤般的基础设施。或许我们该学会与技术的不确定性共处,保持警惕但不必恐慌。下次再遇到看不懂的新概念时,不妨先把它当作需要观察的种子,而不是必须立刻吞下的药丸——毕竟连爱因斯坦都说过:“如果一个想法最初看起来不荒谬,那它可能就没希望。”
深有同感!每次看到新科技新闻都觉得自己像个原始人
那个PI币的例子太真实了,身边好多人被骗
作者把技术焦虑形容成2G大脑处理5G信息,这个比喻绝了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区分真正的创新和炒作呢?求指教
看到二维码大妈那段笑出声,科技发展确实超乎想象
去年元宇宙火的时候我也跟风买了虚拟土地,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爱因斯坦那句话点睛之笔,新技术确实需要时间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