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当比特币Ordinals协议在2023年初横空出世时,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有点懵:比特币不是用来点对点转账的吗,什么时候也能像以太坊那样玩NFT了?这个由开发者Casey Rodarmor提出的协议,本质上是个”编号系统”,它给比特币的最小单位——聪(satoshi)赋予了独一无二的序号。更妙的是,它允许在这些聪上嵌入任意数据,比如图片、文本甚至视频,这不就是变相在比特币链上发行NFT嘛!
Ordinals协议到底是怎么运作的?
你可能好奇数据是怎么”刻”在聪上的。其实它利用了比特币的见证数据(witness data)区域,通过隔离见证升级后多出来的空间来存储内容。这种方式不会影响比特币主网的交易功能,但确实让每个被”刻字”的聪变成了独特的数字艺术品。我印象最深的是某个像素风格的”创世铭文”,它在2023年2月以超过1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这可比很多传统艺术品还贵呢!
不过Ordinals协议引发的争议可不小。支持者认为它赋予了比特币新的文化价值,反对者却担心这些”非金融数据”会挤占区块空间,导致网络拥堵和手续费上涨。2023年5月比特币网络手续费一度暴涨至30美元,Ordinals交易量激增确实是重要原因之一。但换个角度看,这些新增需求是否也在推动比特币的经济安全性提升?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从Ordinals到BRC-20的进化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人基于Ordinals协议搞出了BRC-20代币标准!这个由匿名开发者Domo提出的方案,利用JSON数据格式在聪上部署代币合约。虽然功能远不如以太坊的ERC-20灵活,但这种”土法炼钢”式的创新确实引爆了市场。ORDI作为首个BRC-20代币,市值一度突破10亿美元,这种狂热让我想起早期的ICO时代——不过这次是在比特币网络上!
现在Ordinals生态已经发展出铭文钱包、交易市场等基础设施,甚至出现了递归铭文这种可以调用其他铭文内容的高级玩法。但说实话,我始终觉得这个领域还太早期,技术风险和监管不确定性都很大。如果你也想尝试Ordinals,记得从小额开始,毕竟在比特币主网上操作的手续费可不是开玩笑的!
第一次听说比特币也能搞NFT,涨知识了!
BRC-20代币市值能到10亿美金,这波热度确实惊人,感觉又回到了当年ICO的疯狂时期
原来Ordinals利用了见证数据区域存储内容,这个技术细节解释得很清楚!
创世铭文卖到10万美元也太夸张了吧!不过比特币上搞NFT确实挺有意思的,就是手续费确实是个大问题 😅
所以到底怎么区分是聪还是NFT?
手续费30美元?这谁玩得起啊
BRC-20听起来像早期ICO重演,怕怕的
把NFT塞进比特币,这脑洞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