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权限审核这个问题啊,我前两天刚碰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朋友兴冲冲地装了个修图APP,结果没过多久手机就开始疯狂弹广告,一查发现这应用居然在后台偷偷读取通讯录。这种事还真不是个例- 统计显示超过30%的安卓应用都存在权利滥用的现象,而那些”超范围”获取的权限往往就是信息泄露的源头。
那些年被过度索取的权限
你肯定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一个手电筒应用要访问你的位置信息,记事本APP要求相机权限…这些看似无害的应用背后,藏着的可能是数据收集的黑产业链。FBI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80%的移动端数据泄露案件都始于权限滥用。
记得看到过一个典型案例:某著名社交APP要求用户开放通讯录权限,本来说是为了方便寻找好友,结果后来被发现将数百万用户的联系人数据打包卖给了第三方广告商。要不是监管部门介入调查,这个灰色操作可能至今还在继续…
权限审核的三个黄金法则
说实话,现在的应用权限审核真的需要我们消费者多长个心眼。我的经验是遵循”最小必要原则”:第一,看应用类型和功能是否与权限匹配;第二,仔细阅读隐私条款里的权限说明;第三,定期检查和回收不再需要的权限。
Google Play去年的数据显示,约68%的用户从未检查过应用权限设置。这个数字让人有点担忧,毕竟在数据就是石油的数字时代,我们的个人信息可比石油值钱多了…
所以下次安装新应用,不妨多花三分钟看看它要哪些权限。别看这三分钟事小,说不定就能避免一次个人信息大规模泄漏的风险呢!
看完后背发凉,原来我的手电筒APP要定位权限真的是有问题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