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环球贸易网 » 学院 » 经商之道 » 正文

小蜡烛的“天方夜谭”财富故事

发布日期:2012-04-27  浏览次数:45

  大家可不要看一根小小的蜡烛它里面蕴藏着大的乾坤:出口3支小蜡烛等于一台大彩电的纯利润。这一 “天方夜谭”的商业传奇,由“隐形冠军”青岛金王集团书写而成。
  2009年元旦伊始的下午,温家宝总理走进金王集团企业产品展厅。展示柜上,摆放着3万多种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蜡烛飘着香气,令人心旷神怡。虽然中国人很少用它照明,但在欧美,每四个家庭中就有一个在用。
  “我们经过12年的发展,已经名列世界第二。”金王集团董事长陈索斌告诉总理,2008年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销售和2007年持平。最近,企业开发以“中国红”为特点的系列蜡烛产品受到海外消费者的欢迎。
  陈索斌将一个新研制开发的蜡烛递给总理,兴奋地说:“您多次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励。”“我有一个小小的心愿,送给您这个蜡烛。您消费一下、体验一下,带头拉动一下内需。”
  听到这番话,现场的人们都会心地笑了。
  当温总理离开金王企业时,勉励干部职工:“小蜡烛能做大文章。在这个行业,美国企业用了100多年时间成为世界第一,希望你们能在10年内赶上并超过他们,成为世界第一,让中国蜡烛照耀世界。”
  小蜡烛点亮微笑曲线
  经济学中,有个知名的“微笑曲线”的说法,这是我国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金王是“微笑曲线”的实践者之一。
  曲线,往往被人们赋予美的含义。在现代产业价值链中,研发、制造、营销,这三者利润构成了两端高、中间低的是微笑曲线。
  当很多出口企业仅满足于为外商贴牌加工,赚取一点辛苦费的时候,金王却凭借不懈的科技创新与市场开拓,用一支小蜡烛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自主品牌,点亮了一条完美的“微笑曲线”。
  这条美妙的“曲线”背后,隐含的则是金王的不凡气度:科研专利名列全国10强,平均每天诞生一项专利技术;产品行销115个国家和地区,与沃尔玛、家乐福、宜家等欧美国际商业“巨头”结为密切合作伙伴;全球合作客户达到1500余家;在欧美,金王的销售量相当于平均在每4个家庭中,就有一家拥有一件kingking的产品;年产值达12亿元,出口量稳居世界同业第三;在国际市场上,Kingking(金王)的牌子已被客户称为双冠王——玻璃王和蜡烛王。
  金王集团用小蜡烛点亮了国际大市场,其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小行业也可以做大事情。
  洞察秘密商机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蜡烛只是在停电时才会使用的一种日用品。但在金王集团的产品展示厅里,琳琅满目的蜡烛让人爱不释手。这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它还可制作成如此精美的工艺品。而这个“秘密”的发现者,正是今天金王集团总裁,金王“帝国”的创始人陈索斌。
  早在美国留学期间,就惊叹于西方国家蜡烛消费普及率之高的陈索斌,通过调查,他发现,全世界每年蕴藏着120多亿美元的烛光制品需求量,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占75%以上份额,全球围绕蜡烛产业所生产装饰配套的烛台、工艺品、花等约占这个市场的37%的额度,特别是以玻璃为配套的产品占的比例达到25%以上。
  1993年,31岁的陈索斌毅然扔掉了“金饭碗”,怀揣着北京大学经济系学士、美国工商管理硕士的学位,与4个朋友一起东拼西凑了2万元资金,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时,一个雄心勃勃的开发蜡烛及相关工艺品市场的计划萌发了。陈索斌发现了这个商机,满怀信心地站在国际市场的高度,开始规划金王的创业和未来的发展蓝图。
  金王的蜡烛主要销往国际市场,这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陈索斌认为全球化经营应持续、健康地按照国际顶级大公司的标准来做。所谓国际大公司的标准,用陈索斌的话说就是,客户出“黄铜的价格”,要你做出“黄金的质量”,并提供“五星级的服务”,缺一个都不行。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蜡烛是一种日用消费品。“西方人不只在过生日、约会,或在酒吧时才点蜡烛,就是在平时家中生活时也常弃电灯而点蜡烛。”这就是说,现在的蜡烛消费的是一种文化,体现的是情调和氛围。
  陈索斌对自己的竞争处境认识一直是洞若观火,在国际市场上“他们是大象,我们是蚂蚁”,“蚂蚁”要战胜“大象”谈何容易。金王的策略是,回避与欧美大企业的正面冲突,开展“蚂蚁战”,借助国内人工、原材料便宜的优势,不停研发新产品,开辟新市场。小而灵活的战术使金王的产品很快占领了市场,继而打入了国际销售网络。
  自主品牌的生死抉择
  在金王几乎完全依靠外销“杀手锏”拼杀出一条“血路”曝光于世界的时候,它放在投资者面前的不只是卖蜡烛能赚几个钱这么简单的一笔账,而是金王凭借高科技含量产品走在国际化征途上,会遇到哪些荆棘、将怎样走得更远?
  品牌创新才能让企业做“微笑曲线”价值链的高端,金王集团在小商品中自主创新创建出了自主大品牌。
  从一开始,金王就树立了用小蜡烛做大品牌的理想。1995年,金王在广交会上拿到了第一笔出口美国的定单,他们把商品都贴上了金王的标志,发给了美国的订货商。
  然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商品不仅从美国退了回来,而且客户还要求索赔。为什么呢?客户的解释直截了当:由于你贴了自己的商标,进口商卖给百货公司后,后者便知道了商品的来源,下一次就会把进口商甩掉。所以你不仅没有给我带来增值,反而带来了麻烦,所以要索赔。
  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却因为贴上了金王的牌子就被退了回来,这对想创品牌的金王人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刚刚起步的金王面临着严峻的选择。
  陈索斌自有一番独到见解,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最终金王没有放弃自己的品牌,而是一边用做贴牌赚取的加工费来发展企业,一边用一部分利润投入科研,加大产品的创新力度。而自主创新的产品全部用金王的品牌来出口。
  经过几年努力摸索,陈索斌带领科研人员研制出与传统蜡烛截然不同的新产品“果冻蜡”。这种蜡高度透明,没有污染,燃烧时间是普通蜡烛的20倍,而成本却与传统石蜡相同。继“果冻蜡”后,晶莹剔透的“水晶蜡”、随时间和温度变换各种颜色和气味的“魔术蜡”又相继问世。
  这些全新的产品一上市,立即引起了沃尔玛等世界商业巨头的热切关注,他们纷纷主动上门要求供货,金王的出口与销售也节节上升。金王自主品牌的市场之路由此越走越宽,创造了“出口三支小蜡烛等于一台大彩电的创汇纯利润”的佳话。
  “金王集团牢牢抓住了科技创新与市场拓展两个源头,带动中间制造环节的快速升级,凭借瞄准市场的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化,逐步树立了自主品牌。”陈索斌自信中透着无比的坚定。
  陈索斌的“微笑曲线”告诉我们,创新是企业取得高附加值、持续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创新就几乎成为争取高附加值的唯一途径。
  专利为竞争保驾护航
  创新是企业蓬勃发展的源泉,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科技创新与品牌经营之间的关系,陈索斌这样说,不能用科技手段去创新,不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部分,就不能拥有一个百年品牌。
  专利是无形的财富,只有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才能叫做自主创新。从2002年起,金王的自主创新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企业开始全面实施“专利战略”。此前,金王申请的专利总共就十几项,而2002年一年就达到了40项,2003年则一举突破200件。2005年,金王进入全国企业专利申请前10强,平均每天就会有一项专利技术诞生!
  经过自主创新与发展,“KingKing”品牌的知名度日益提升。2003年,“KingKing”荣获山东省着名商标,获准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商标注册,同时获得了沃尔玛、家乐福及瑞典宜家等国际商业“巨头”的高度认可。2005年,“KingKing”入选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
  尽管公司还在快速发展,金王依然在给员工灌输危机意识。陈索斌的一句名言是“离失败只有一步”,他认为只有每个人都处于危机感中,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才会有强烈的创新欲望。
  从一条直线弯成曲线,再赋予微笑的表情,这中间需要智慧、需要毅力,更需要高瞻远瞩的度量。金王的“微笑曲线”,在给我们带来美感的同时,也给人以启迪。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环球贸易网 产品 供应 公司 求购 展会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