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环球贸易网 » 学院 » 外贸术语 » 正文

促进贸易平衡 重在优化结构

发布日期:2012-04-28  浏览次数:7

  海关总署1月10日发布我国2011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虽然全年贸易顺差为1551.4亿美元,比上年收窄14.5%。但据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412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不含净误差与遗漏)2501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754亿美元的情况来看,2011年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格局将不会改变,外汇储备将进一步加大。
  “减顺差、促进贸易平衡”成为近年中国外汇市场中的热门词语,到底结售汇顺差的持续扩大给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了多少压力,减顺差工作难在哪里,实现“减顺差,促平衡”的宏观调控目标还远吗?
  银行为客户办理结售汇业务形成的结汇大于售汇的差额即结售汇顺差,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据外汇局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显示,2001年至2010年我国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累计达2.62万亿美元,占同期外汇储备增量的94%,2010年该比例为85%。数据显示,近几年结售汇顺差给我国带来了巨额外汇储备增长,截至2011年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2万亿美元。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相对独立的计划经济体制,1950年至1978年之间我国的外汇储备没有超过10亿美元,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外汇短缺,外汇管理曾较长时期以宽进严出为导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9411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数量最大的国家。
  纵观中国外汇储备发展的历程,不难看出,外汇储备充足,有利于增强国际清偿能力,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对外信誉;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降低经济转轨的不确定性;有利于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但是,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当前,我国外汇净流入大幅增长,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国际收支失衡现象较为突出,已成为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风险隐患。大规模的外汇储备积累,使得以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量大幅增长,不仅在总量上制约宏观调控效力,还从结构上削弱了宏观调控效果,增加国内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同时,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加剧了对外汇储备有效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其保值增值管理带来更高挑战;来自于国际市场关于“人民币汇率低估”的压力增加,加剧了国际关系的处理难度。
  时过境迁,分析利弊,显然“减顺差”已成为当前及下一阶段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结售汇顺差怎么减,切入点在哪里。我们从结售汇顺差的结构分析,不难找出减顺差的关键点。出口导向性的激励政策是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局面,1994年以后,我国一直保持顺差,在今年“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的外贸政策下,外贸进出口数据再次证实中国庞大体量的出口具有难以逆转的巨大“惯性”,其直接导致我国货物贸易结售汇连续保持大额顺差,且成为结售汇顺差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减顺差工作应从我国贸易结构入手,重在优化结构,难在适度性的把握。
  “促进贸易平衡”不能以牺牲出口为代价。中国目前在国际分工中依然保持着并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这就使得我国加工贸易为主的格局仍将持续,而加工贸易这种方式就必然会带来贸易顺差。另外,中国的经济增长属于生产拉动型,在世界经济动荡的今天,短期内不可能有太大转变,所以不能为了减顺差来限制出口的增长,相反,而是要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支持出口,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并逐步摆脱世界工厂的角色,因为过度依靠低成本优势的加工贸易模式已经走到了增长的边缘,中国需要新的可持续增长模式。然而,19世纪初,美国从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转为国内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经历了20年的艰难经济状况。200年后,日本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银行业危机和长达20年的经济困难时期,在此过程中,艰难地减少其对出口的依赖。可见,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中国的经济模式转变也不应该过于急促,而要循序渐进。
  另外,“促进贸易平衡”要适时提高进口的增速。在全球劳动力成本逐渐趋同的环境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将“产业升级、拉动内需”作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已成为共识。我国贸易顺差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国内消费不足、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要素价格失真等问题相互作用和依存。在此背景下,关注进口结构的变化就变得更加有意义,“减顺差”不能以减缓经济增长为代价,而需要以扩大进口和引进先进技术用汇方面为出发点,通过引进和消化新产品、新技术,可以更快地实现产业升级,缩小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正如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所说,减顺差不是出口限制一点、进口增加一点这么简单的事情,而必须与其它方面的调整和改革相携而行。
  笔者认为,“促进贸易平衡”要在进口量、出口量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逐步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从而实现顺差的减少,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的压力,并适度把握“减顺差”的节奏,使其符合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即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顺利完成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华丽转身。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环球贸易网 产品 供应 公司 求购 展会 资讯